top of page
飼主態度消極,寵登絕育無法徹底
「我寵物就在家又不會亂跑!」
「你就是稽查不到我,我又何必要登記?」
這是台北市動物之家動物收容組組長李建沛最常遇見的規避寵物登記說詞。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動物管理組組長翁綉雯說,台北市剩下約一成未完成寵物登記的飼主,大多抱持著得過且過的心理。即使動保處自97年起,便開始推動「犬貓三合一稽查計畫」,到各大鄰里公園實施一年稽查兩波制的行動,但更為常見的情況是,民眾發現動保檢查員在前方檢查,牽繩一拉,便掉頭往反方向走去。
就李建沛的觀察結果,不願配合做寵物登記的飼主,大多是想規避飼主責任,因為在《動物保護法》第11條裡頭,有明文規定,當動物生病時,飼主須給予其醫療照護行為 ,有些飼主不想負擔醫療費用或飼主義務責任,便不願配合政策做寵物登記。更有飼主在養育寵物前,擔憂自己在未來沒有經濟能力和時間照顧寵物,所以刻意不植入晶片,最後在棄養或是送至收容所時,便無法可管。
1、寵物是否完成登記
2、寵物在一年內是否有注射狂犬病疫苗
3、寵物是否完成絕育或免絕育申報
(資訊出處:台北市動保處)
動物之家動物收容組組長李建沛坦言,不願配合進行寵登者,大多是為了規避飼主責任。(攝影∕李青桐)
台灣早在104年便在《動物保護法》裡頭,納入寵物應強制絕育的規定,加上政府自107年開始推動「零撲殺,多元認養」政策 ,在政策施行多年的結果之下,全台部分收容所卻成了飽和狀態 。如北市動物之家平均每個月仍有90隻犬貓的成長量,其中「拾獲送交」類別就占了約25隻 。於此,家犬貓絕育政策的功效備受爭議。
對此,李建沛說,「拾獲送交」類別的進所成長,固然可能受寵物是否完成絕育而影響,但依照動物之家的狀況,內部大多是流浪犬貓在外繁殖的混種犬,而不是民眾普遍喜歡飼養的小型品種犬。因此,絕育政策的施行,與收容動物的滯留量並無太大關聯性。
依照動物之家觀察狀況,會進到收容所的,大多是體型較大的混種犬,而非民眾喜愛飼養的小型品種犬。(攝影∕鄭宇程)
bottom of page